资讯 更多 >>
河南4名阳性人员私自返乡并瞒报情况...
山西吕梁:发现盗采矿产资源行为可举报
受害方律师:接法院通知,乐安命案...
橙色——“柑橘院士”邓秀新心中最...
刷视频相认的双胞胎姐妹:两次创业...
四川通报2021年秋冬季首批大气污染...
首轮筛查:天津73443人全部阴性!
首席气象预报员张霞:30年坚守筑牢...
杭州火灾系二房东与房客纠纷引起 ...
南京一民警执勤时被撞殉职 肇事者...
动态更多 >>
你们,温暖了2021
西安市新增27个中风险地区 目前有1...
广西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
哈尔滨市全域均为低风险地区
寒潮将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 四川盆...
昆明至哈尔滨一航班发现1名入境复阳...
陕西研考:封控区内考生在原报考点...
北京今日最高气温仅5℃ 明起强冷空...
那年今日 | 历史上的12月22日发生...
我要找债主
会展 更多 >>
美籍酿酒师在崇礼:中国是第二故乡...
河南项城报告2名疑似新冠肺炎病例 ...
浙江绍兴确诊病例首次零新增 上虞...
广西东兴实行全员居家隔离 启动口...
新疆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 “富春山...
云南瑞丽市主城区全员核酸检测结果...
内蒙古满洲里累计治愈出院本土确诊...
孙海洋夫妻驱车山东阳谷:还在为孙...
大国工匠追梦“玉米强国”40载:用...
让南海“海洋热带雨林”斑斓多彩
专题报道 
当前位置: 关注 > >> 正文
 
从“汗水”到“数字” 从“经验”到“智能” 江苏镇江现代农民“慧”种田
来源:镇江日报     时间:2023-05-06 21:47:44

“用无人机开展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工作,不仅速度快,效果也好。”“这种小型设备进入大棚,能为我们的生产带来新的变革。”……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加快建设农业强国,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。作为科技+农业的最前沿,近年来科技赋能对江苏省镇江市农业生产模式的改变尤为明显,从“汗水”到“数字”,从“经验”到“智能”,科技正为农户们打开一条农业高产高效的崭新通道。

4天变半天


【资料图】

农田耕作提速更省工

“今年,我家准备了4亩秧田,整个打造过程,我只用了半天时间。”近日,镇江丹阳青禾家庭农场的负责人汤磊,正在测试着自家的智能农机,就是靠着这几台“智能”农机的组合,他才实现了“单人半天4亩田”的生产“奇迹”。

“单人半天4亩田”是什么概念呢?汤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。在传统的秧田打造过程中,农户需要先翻田晒土或用水泡田,再将田块推平,接着放水开沟,再将秧板表面打造成平、软、光。而这一过程如果使用传统农机操作的话,不但需要至少3个劳动力,整个过程也要持续4天时间。“两个劳动力主要负责开沟的拉线,还有一些杂工,日平均工资达100元左右,而农机驾驶员的工资一天就得500元左右,4天下来,光人工工资就近1500元。”

在算过经济账之后,汤磊道出了他的“超速秘诀”。原来,他进行的秧田平整可跳过前期的灌水程序,只需在行动前使用多光谱无人机对秧田进行整体拍摄,再将监测数据导入带有北斗导航辅助系统的智能拖拉机,由拖拉机拽着卫星平田机在田间按照既定轨道推进,同时还附带“镇压”效果,全程只需他一人进行数字操控,就能在半天内打造出完全符合育秧要求的秧田。

高效,是汤磊对科技赋能农业的最好“定义”。而他自从加入重量大军后,也始终坚定地走在这条道路上。“2018年,我回家帮助家人开展大田种植,两年后,我不但熟练掌握所有农机具的驾驶使用,更对科技力量与农业结合十分痴迷。2021年,我自费购买大疆多光谱无人机,着手变量施肥,精准除草和卫星平田引入当地的生产管理,使得6000余亩的土地降本增效,减少农药化肥等农资投入,提高了土地利用率,增加了亩产量。目前,农场有大小农机具60多台,智能农机具10余台,烘干机6组,日烘干量100多吨,服务周边累计达30000万亩。”

110亩20人

蔬菜管理精细更有效

在镇江新区金港大道旁,有着一块占地110亩的玻璃大棚集群,在这个设施建设面积约74000平方米的大型蔬菜基地内,整个管理团队只有20人,这里就是江苏新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。

作为镇江地区现有最大的智能温室及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,该基地的“黑科技”着实不少。“基地内含智能化环境自动控制系统、水肥一体化系统、自动物流系统等,但最让我们引以为豪的,就是智能化环境自动控制系统。”在基地控制室,企业负责人李芳对该系统进行了介绍,在传统的大棚生产方式,农户的管理大都基于多年积累的经验,但人的反应速度往往跟不上环境的变化,总会慢一拍。

如何才能实现大棚管理随环境变化而实时变化?李芳指着控制屏幕说,这些就是答案。“我们的智能化环境自动控制系统能够随时监测所有大棚的温度、湿度和重要管理参数,并根据棚内的环境变化,第一时间开展对应措施,如棚内温度过高,所有窗户会自动打开,打开角度和进棚风量都能准确控制;棚内干燥,就会及时喷淋,增加棚内湿度;夏季光照过大时,棚顶遮阳膜会自动打开……这些管理,工人们都不用参与。”

除了对棚内温度和湿度的控制,棚内的水肥一体化系统,更是将企业的用工人数压缩在最低水平。“通过直达作物根部的水肥一体化系统,我们只需在控制室按下开关,就能将蔬菜所需营养供给到位,还能避免无谓的浪费,达到高效和节本的最佳平衡。”

8层式笼架

畜禽养殖自动更简单

除了收蛋环节需要人工装箱,其他环节都是全自动,这样的养鸡场可不仅仅存在于“设计图”里,而是已经在镇江句容市后白镇落地。

在后白镇古村村,总投资约2.5亿元、占地500余亩,蛋鸡养殖规模60万羽的静庆生态养殖(江苏)有限公司的项目厂区一期6套鸡舍主体建设已完工,其中4套已投产,现存栏蛋鸡约20万套,全面投产后,年存栏约为50万套,年可向社会提供鸡蛋9300吨。

相较于其他养鸡场,这里的科技含量十足。“我们采用8层式全自动层叠笼养设备,包括喂料系统,饮水系统,清粪系统,集蛋系统,笼养系统等,并配合运用环控系统、通风系统等,实现了生产管理自动化、智能化,生产效率大幅提升,养殖精密度进一步增强。”企业总经理李有庆说,通过这一系统的应用,在相同面积与鸡舍条件下,企业养殖蛋鸡数量比阶梯式养殖增长近2倍,单位面积养殖能力大幅提高,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。同时,以1套设备5万羽蛋鸡,设备和厂房20年的使用年限计算,每只鸡的固定资产投资降低约10个百分点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由于喂料、饮水、集蛋、清便、通风等工作都实现了全自动化操作,养殖人工劳务费用进一步降低,每年人工成本约降低1.1元/只。而新型集蛋系统的使用,破蛋率约减少了1.8%,每只鸡年收入约提高1.3元。真正实现了蛋鸡养殖“节能、降耗、减污、增效”。

关键词:

热门推荐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