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:54
不能随便跟别人打赌。今天说个真名真姓的案例。
澎湃新闻报道了两个成人之间的打赌,其中一个是名人。两人某一天在微信上讨论股市,一个说,打赌吗?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,我输,不破,你输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开始说谁输谁赔100万元,其中一个掂了掂自身经济条件之后说,50万吧。好,成交,两人还在微信上立了字据确认:今李淼老师跟胡皓程立约,如果2022年10月14日之前,包括当天,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,包括3000点,则李输,胡赢,李付胡50万元民币。如果没破3000点,则胡付李50万人民币整。此约有效。
结果不到一个月,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,李先生输了。
先说说李先生是谁。据澎湃新闻,知名物理学家,曾任职于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。他的超弦理论研究有一定的国际影响。
胡先生曾就职于上海一家资产管理公司,两人通过大学讲座结识,平常在微信上有交流切磋。
开始都还是君子,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的当天第一时间,李先生给胡先生发信息说,你赢了。此后还表示,钱我是能给你的,你放心。胡先生说,至少象征性付一点,李先生没付,反称“再追我就赖账”。
一次次的,胡先生肯定不爽了,都是成年人,都在承担风险,如果自己输,50万元也得赔。于是有所不甘,将李先生告上法院。
大意了,过于自信了。李先生这次肯定有硬伤。一个是微信上立了字据,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。第二,这种赌法,不是赌博,反倒更像“对赌协议”,后者受法律保护。当然最终的定性,还要看法院的裁定,我们不下结论。但是,无论赔不赔,李先生也是输家。
李先生的书生气特别可爱,但对赌有输赢,跨界需谨慎。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,不能意气用事,不要随便打赌。当初如果象征性表示一下,钱输一点,脸不会输。现在弄到法庭上,被动了。
今天在这和个稀泥,虽然说愿赌服输,但还是希望法庭上,两人达成和解,还是象征性付一点,都是成年人了,各自给点面子。您说呢?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关键词: